兰海说成长·世界读书日,给0-14岁孩子的100本书
家庭教育
01、习惯的养成,一辈子不可逆转
所谓“三岁看老,七岁看大”。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规矩、习惯,及正向的价值取向,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而这种习惯的养成,甚至一辈子都不可逆转。
深圳某小学曾曝出这样一则新闻:四年级某班的学生家长联名,请求劝退一名学生。原来是一位家长无意间发现孩子身上有伤,经过几番询问后得知,孩子在学校被人打了。采访中受伤的孩子照片看的人触目惊心。而根据校方调查的不断深入,受伤的孩子不止一位。全班47名同学中,几乎所有人都被打过。最令人气愤的是,涉事学生父母态度强硬,拒不认错,认为这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很难想象,这位打人的男孩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模样。
一个人不可能从头再活一次,一个孩子也不可能重新教育一番。当孩子已经长大,做人做事的基本习惯、行为准则均已养成,就很难再改变了。即使能有所改变,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不可同日而语。
02、保护孩子,从培养规则意识做起
《论语》中有一句“不学礼,无以立”,讲的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仪,将无以立身。这句话放到家庭教育中,给大家的启示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教给孩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就像最近很流行的“人生底色”的概念:
一个人成年后做人做事的基本风格,正如创作一件画作。底色一旦奠定,要想再作涂抹,怕是十分不易的。父母们可能都注意到,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规则行为的培养。
每位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就是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熟读熟记《小学生守则》。这其实是在告诉孩子:在学校,有所为,有所不为。
生活中,令人头疼的熊孩子是我们的噩梦:
看电影时,别的孩子都安静地着观赏电影,他却狂踢前排座椅、大声喧哗;公交车上,别的孩子低声讲话、不打扰旁人,他却爬上座椅,乱蹦乱跳想引起人注意;不过大多数人都是理性的,不会和小孩子计较,最多说一两句。但是如果碰上不理性的大人,熊孩子们就很危险了。
遂宁市曾发生一件令人揪心的事情。公交车上,一名男孩毫无缘由地用脚踢旁边座位的男子。最终,这名男子忍无可忍,将男孩甩在地上,并用脚狠踹了三下。
有句话说得好:你不教育你的孩子,早晚有一天,社会会替你好好教育他。法律虽然会给我们一个评判,但是所有父母要明白: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仅是教养的体现,也是在保护孩子免受伤害。
03、建立家庭规则,是改变教育环境的基础
兰海老师在参加真人秀育儿节目时,为了辅导孩子的问题,通常会先到孩子的家里面进行观察,再对全家人进行辅导。而在辅导过程中,熟悉节目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家庭规则的建立,往往是辅导的第一步。这是因为孩子种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一定与整个家庭有关。想要改变孩子行为,需要在家庭这个系统中去帮助孩子。
人是组成环境的重要部分,在家庭系统中,每个人都发挥着影响他人的巨大作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影响孩子行为的关键因素。所以,改变原有的家庭环境,才能促进孩子改变不正确的行为。而重新建立家庭规则,是改变教育环境的基础。
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五条#制定家庭规则的要点#。它们分别是:
1、建立家庭规则需要从全家人的角度考虑,而不仅仅是针对孩子。规则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家庭核心文化,体现了我们倡导什么行为,我们反对什么事情。
2、谨慎制定,父母在制定家庭规则时不能冲动,而是需要全面思考。不能偶然看见孩子的一个行为,就不加思考的把它框定在家庭规则的范畴,规则一定是基于家庭全面思考基础上建立的。
3、更多的激发,更少的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有规则,但我更建议父母们常说“你可以怎么做”而不是“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需要注意的是,规则限制的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思想。
4、家庭规则最多不能超过五条,超过五条的家庭规则会失效,孩子们会感受到太多的束缚和要求,并且容易混淆和忘记。
5、需要注意具体事件举例,有一些家庭规则只能用抽象的文字表达,比如尊重、关心,但是需要用具体事例解释,来帮助孩子理解抽象表达背后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