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说成长·世界读书日,给0-14岁孩子的100本书
家庭教育
家长提问:
兰海老师您好!因为不怎么玩微博,所以通过朋友介绍知道可以这样求助您,我们现在面临这样一个情况:
女儿三周岁,最近总是有点强迫性。比如她想出去玩,但是天气不好,我们说等一等,她就会哭着说“现在不是在家里,现在就是在外面”,一直哭到我们说“对,现在就是在外面”她才会不哭。
或者爸爸或者姥姥奶奶陪她玩,但是她想要妈妈,妈妈不在家,她也会哭着说“现在妈妈就在身边”,也是要顺应她说妈妈在才可以。
吃的不是鸡翅,但是她想吃的时候又没有,她也会哭着说“现在吃的就是鸡翅”。。。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们不知道要怎么去纠正她,因为正常告诉她现实是什么样的她就会一直哭一直重复她的话。我们该怎么办?谢谢兰海老师
兰海回答:
您好,女儿在不如意的时候,会把自己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用假想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希望大人也顺应配合。她这样的表现,让您有些不安,您可能担心她这种假想空想的行为会影响她区分现实和想象,你甚至担心久而久之她会形成一种强迫假想、强迫控制大人的习惯。
看得出,您很着急,想找到办法去纠正孩子的行为。然而,“纠正”的前提是“错了”,但孩子的表现真的错了吗?还是仅仅因为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您的期待,所以您就认为她是错的?您的期待就一定合理、正确吗?
三岁的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特点是“特别有主意”,比如会坚持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会试图控制大人,这背后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发展。自我意识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它能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区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帮助孩子在未来更加独立和自信。
但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会给大人带来一些“所谓的麻烦”,大人会觉得孩子倔强、不听话、强迫、霸道等等。所以,您女儿说的那些话,比如“现在就在外面,现在妈妈就在身边,现在吃的是鸡翅”,其实重点不是说的内容不符合现实。我相信她内心非常清楚哪些是自己不能实现的渴望,哪些是客观的现实。
她之所以那么执拗地坚持要说,更多是在表达自己求而不得的情绪,用假想来安慰自己的失望。可惜,大人们没有去关注她的内心需求和情绪,只是在意“现实是什么”。如果大人不断去强调“现实”,只会让孩子觉得更加不被理解,更加委屈和愤怒。
给您几点建议。
第一,放轻松,孩子的行为是正常的。
第二,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帮她说出来,比如“现在没有鸡腿吃,你特别希望现在立刻吃到鸡腿,很着急。”
第三,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限制太多,使得孩子很少有自己选择或决定的权力。尽可能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有选择。
第四,在安排活动或做决定时,提早告知孩子或者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她知道接来了可能发生什么,有哪些变化(比如妈妈要离开),自己能做什么,这会减少孩子内心的不确定感,也会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有权利的。
另外就是去理解孩子我想说的是,当孩子不如意时,您想要的是让孩子“认清现实”,但孩子想要的是“表达情绪与需求”,也就是说,您看到的都是成人视角的理性逻辑,而作为一个三岁的孩子,当她不如愿时,最困扰她的确实最直接真实的感性感受。也就是说,你们根本没在一个频道里沟通。
这里简单跟您解释一下三岁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两个关键词“思维”和“自我意识”。三岁孩子的思维特点是直观的、感性的,但对不在眼前的事物进行思考和描述,也能去进行假想游戏。
家庭教育问答相关:
兰海说成长问答 | 妈妈是聋哑人,女儿是健全人,该怎么教育孩子?
兰海说成长问答 | 孩子几岁与父母分床睡?分床睡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兰海说成长问答|妈妈在儿子面前没有威严,亲子关系出现危机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