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说成长·世界读书日,给0-14岁孩子的100本书
家庭教育
国庆小长假结束了,各位爸爸妈妈是不是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毕竟,2019年的假期余额已经用尽,下个假期要等到明年。
与大人们一样。面对开学,孩子们也有万般无奈:10月7日,一趟飞广州航班莫名上了热搜。原来,整个航班的小学生都保持了统一的阵型——在飞机上狂补作业!
拍照的父母有些发愁:如果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作业不拖延,应该就不会有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了。那么,问题来了,家有一个爱拖延的娃该怎么办呢?
01、孩子为什么会做事磨蹭呢?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做事拖拉的场景是不是经常出现呢?你可能不知道,这个时候最不能做、也是所有人常常做的事——就是催促孩子。原因有三点:
◆大人的催促会剥夺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无法自主安排时间。催促一多,孩子容易无所适从、失去判断力,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反复的催促和要求,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觉得都是父母的事,不是自己的事,从而更加不上心;
◆督促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做事情时,需要比较具体的时间概念,而不是“赶紧”、“尽快”、“太慢了”这种抽象的词;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具体的时间概念,并不是父母给孩子规定几分钟,而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看,再在能力范围内定时间。你光嫌孩子慢,你了解他做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吗?所以,我们可以花一天时间,在家观察孩子做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才不会去凭空制定时间要求。
02、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很多孩子不是做事慢,而是他没有时间概念。比如孩子刷牙时玩水,时间一下子就过了,她也不知道过了5分钟还是15分钟。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有时间感知的能力,需要我们去培养。说到时间概念,要为大家科普一个两个新词——“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大脑对于时间的把握。
对于孩子来说,最简单的就是“天亮要起床”、“天黑要回家睡觉”;“周末可以出去玩”;“冬天很冷”、“夏天很热”。至于“十分钟内穿好衣服”这种,就属于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了。
时间知觉中,包含两个方面:“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
①时序知觉——就是知道时间的顺序,比如起床先穿衣服、再刷牙、然后吃饭;
②时距知觉——就是知道时间的持续,不看手表,能感知到时间过去了多久。
在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就是时间知觉呢?
◆在日常生活中多说时间关键词:
按照“日”、“周”、“月”、“年”的顺序来,顺应孩子的生物钟,多讲讲跟时间有关的信息。
比如起床时不要直接让孩子穿衣服,而是说“起床啦,我们要穿衣服了。我们先穿好外套,然后去刷牙”,或是睡前告诉孩子“妈妈唱完歌,你就该睡觉了”等等。这些话语坚持下去,会让孩子对时间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让秩序形成习惯:
孩子的作息习惯一旦形成,我们就不要随意改变,固定起床、玩耍、午睡的时间,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当一切都有秩序时,孩子自主的就会去做相应的事。试想,如果教孩子起床后叠自己的被子,每天如此,那孩子自己就知道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叠被子,根本就不用催。
◆多观察孩子,与孩子一起感知时间:
专门拿出一天的时间来观察孩子,不要干扰他,看他刷牙需要多久、吃饭需要多久、做作业需要多久。然后和孩子一起感受,自己花了多长时间,干了什么事。你还可以把这些事情做成一张“生活计划表”,把每天需要做的每件事情都量化在表格上。除了时间知觉的培养,我们还可以把“不耐烦的催促”变成“有意思的游戏”等等。
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做这些事情的时间又很少。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时间管理的能力,而这项能力最好从小帮助孩子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