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400电话400-819-1133

家庭教育方法·想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这4个认知误区一定不能忽视。

作者: 上濒成长顾问李燕发布时间: 2020-04-21 来源: 兰海说成长官网 关键词: 孩子时间管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时间管理的对象不是时间,而是某段时间内的期望目标,更明确地讲,是期望和现实的差距。

  点击阅读兰海家庭教育方法·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居然还有这个好处?

  这种差距因人而异,只能通过自我认知来获得,而自我认知,又可以在时间管理的观察、记录、调整中得到提升。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观察和记录自己实际能力的习惯,这是做好时间管理和其它一切目标管理的前提。

  关于时间管理,还会有哪些认知上的误区呢?

  误区1、时间管理的范围,就是学习时间

  一提到时间管理,我想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制定个学习时间计划表,但是,小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范围,仅仅就是学习时间吗?

  在管理时间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能够始终努力了解现实状况,并筛选最重要的事项,那他就更可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业中去,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管理自己人生的过程。

  时间管理仅仅是人生管理的小缩影,是锻炼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的训练场。

  所以,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学习计划表上,而是需要放长远,看到计划表背后的深层次价值。

  从管理时间谈到管理人生,这并不是夸大其词。

  一个人在某件事上投入的时间越多,意味着在其它事情上投入的时间就少,他的人生方向就会不知不觉被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讲,当一个人能有意识地筛选出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项,并为之花费时间精力,他就是在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一个叫《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的TED演讲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某天一位繁忙的都市白领不得不面对突发状况:家里的热水器坏掉了,地下室已经被水淹没,于是她只能挤出额外的七小时处理了这件事。

  但如果在这周开始前问她:“你能拿出七小时锻炼身体吗?”她会不假思索的拒绝:“拜托,你没看到我有多忙?”

  当我们先找到重要的事项、想要的生活,时间就能够自动节约下来。

  所以,各种生活目标的管理、以及能够启发孩子思考人生目标的事项,都应该包含在时间管理的范围内。

  人生很长,学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孩子们需要更多管理生活的机会,在这些管理过程中认识自己、寻找目标,管理人生。

  父母如何做?

  除了学习计划外,像阅读计划、旅行计划、生日计划等,都应该包含在时间管理的范围内。

  学习计划表,也不应该只包括学习本身。如何规划自己的一天,协调健康、愉悦、休息、成长等多个目标,是孩子需要考虑的。

孩子时间计划表

  我见过很多外出求学、以学习为单一目标奋斗的非常优秀的孩子,一离开家就完全不知道怎么管理自己的生活。这肯定不是我们期望自己孩子未来要成为的人。

  另外,可以在时间管理中加入非学习类的、孩子想要做的事情,这也可以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让学习更加高效,除此之外,还要让孩子参与到其它更多的生活管理计划中。

孩子可参与活动计划表

  误区2、时间管理的主体,可以不是孩子

  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孩子有极大的不信任。

  当让孩子去管理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忍不住想,他们能行吗?能坚持得住吗?能办得到吗?

  为了避免万一孩子做不到我们还得帮忙的麻烦,或者避免看到孩子艰难受挫的模样,父母们把各种事情大包大揽,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

  但这样的方式剥夺了他们成长和表现的机会,他们认为时间管理的主体,可以不是孩子。

  实际上恰好相反,时间管理的主体,必须是孩子。原因有三点:

  第一,既然时间管理是人生管理的训练场,接受训练的人就只能是这段时间和这段人生的主人,也就是孩子自己。他们需要管理自己的多种人生目标,而这件事情,是没有人能替代的。

  第二,时间管理这件事带来的自我认知的提升,受益人只能是本人。

  管理时间的人,往往会充满责任感的去反思如何改进。如果我们帮助孩子管理时间,那反思的是我们,着急的还是我们。

  如果孩子的动机来自于父母,除了压力和无聊之外,他们很难有其它感受。

  社会心理学里就有这样的一个理论,一个人的外部动机越强,内部动机就会越弱。如果孩子自己管理时间,他们会觉得自己该对计划负责,父母也会引导他们承担起这个责任,他们就会去思考:为什么计划没有实现?期望和实际的差距怎么调整?最终,他们能够对自己更清楚,也能在下次计划中做的更好。

  第三,时间管理是为孩子的成长服务的。

  我们进行时间管理,不是为了给孩子带来焦虑感、束缚感,而是为了给他们成就感、掌控感。

  孩子是自己生活的主人,知道什么事情让自己有成就感,也能感受到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收获到的、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他们的人生中,父母的角色再重要,也只能是助手。真正需要、又真正能够发现这种力量感的,只有孩子自己。

  父母如何做?

  父母可以把时间管理表格的标题改为“我的时间我做主”,强调孩子要对这份计划表负责,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和事项,并亲自动手填写。

  小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兴趣动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可以让他们思考:他们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想做的事情又是什么。

孩子自我做主的计划安排

  大年龄段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看法和价值观,他们可以开始思考:紧急的事是什么,重要的事又是什么。

  误区3、时间管理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在时间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能力和过程,无论是时间管理能力还是自我认知能力,是管理生活还是管理人生,都是没有终点、需要用一生去推进的事情。

  我们却总陷入这样的认知误区:认为时间管理表的效果,应该是立竿见影的。

  我们期待计划表一完成,孩子就能立马遵守。

  正因如此,当看到孩子没有顺利完成计划表的时候,父母会着急生气,会给孩子贴标签:“你自己定的计划怎么就做不到呢?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呢?”

  期望和实际有差距的原因可能是任务太难、效率不高、临时性的事务太多,手边电子产品的干扰等等。

  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因此势必是反复和长期的。

  时间管理这件事不会一蹴而就,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允许孩子做好观察、记录和反思复盘,逐步前进。

  一份每天都在做的学习计划尚且需要反复摸索和调整,更何况是人生中其它更多更复杂事情和目标的管理呢?

  父母如何做?

  父母可以以一星期为单位,让孩子每周利用专门的一段时间回顾每项任务的实际和期望用时的差距,思考造成差距的原因,并据此调整下一周的时间计划表。

  持久战很难打,在这漫长又略显枯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动力。

  比如有的孩子每天都会以手帐的方式,回顾自己完成了哪些事情,做完之后成就感爆棚!

  尤其当这些事情是孩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时候,这种开心和成就感足以让孩子对第二天的计划充满期待!

  还有很多方式可以为孩子提供内部动力,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探索了。

  误区4、主体是孩子,父母就什么都不用做

  在前面的内容里我一直在强调,要把管理的权利交给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除了认识到这一点之外,什么都不做。

  虽然孩子需要自己去尝试探索,但他们的能力和经验的确很有限,所以父母依旧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

  第一项责任就是提醒。

  任何习惯都是不容易养成的,父母可以借助计划表的执行过程,及时提醒孩子记录实际用时,直到养成习惯。在其它的任务管理和目标制定中,也可以抓住机会提醒孩子关注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培养起孩子自我认知的意识和能力,向更好的自我管理前行。

  第二是提供支持。

  在制定和执行计划表的过程中,不仅要允许孩子犯错,还要在孩子因为无法完成计划而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予鼓励。

  我们要仔细寻找值得赞扬的闪光点,发现孩子想要变得更好的愿望,并非常真诚地表达支持。

  比起“虽然你没完成任务,但妈妈还是觉得你很棒”这句话,下面这句十分具体和充满细节的鼓励,可能会更有效。

  “虽然你没完成任务,但妈妈看到了你想要完成任务的愿望,也看到你及时反思了自己没完成任务的原因。这种积极向上的愿望和及时反思的行为,让妈妈为你骄傲”。

  第三是启发。

  一方面,当孩子因为时间管理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启发孩子看得更远。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启发孩子反思,让他们能从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获益的前提是,能从每次的观察和实践中反思不足,调整优化。

  我特别建议父母每周和孩子一起复盘,在此过程中提出一些启发式问题,比如:“你觉得这次计划没完成的原因是什么?”“目标过高是因为什么?”“你对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第四是探索。

  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探索更多管理生活的机会,以及更多让漫长的时间管理充满趣味性和成就感的方式。

  如果父母想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这几个最基本也最需要重视的认知误区一定不能忽视。

  最后,时间管理只是人生管理的片段,比起计划表的内容本身,孩子思考、调整、管理、认知自己的过程更为重要,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希望我的分享对您的家庭教育有帮助,希望能帮助更多父母重新认识时间管理的价值,如果您想听更多讲座,请留言您关心的话题。

  如果您想为孩子寻找成长顾问,电话联系400-819-1133。

家庭教育指导师加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