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说成长·世界读书日,给0-14岁孩子的100本书
家庭教育
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搜索:上濒教育)后台,留言最多的内容莫过于:
什么时候上濒的课程能到我们的城市?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在家也可以进行通识教育?
我们特别理解父母们的心情,也在为此做着努力。我们的营地项目,正逐步加入通识教育的内容。
每年的《少年常青藤》项目,来自世界的各地的孩子们都有机会体验我们的通识课程;今年的希腊冬令营,在出发前,我们就会给所有学员上一堂关于希腊的通识课。
但,这还远远不够。
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就需要做更多的努力。虽然暂时上濒的课程还无法落地到全国的每一个城市,但是,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入手,父母们,只要掌握“通识教育”的思维,在家也可以进行通识教育。
什么是“通识教育”思维呢?
兰海在讲座《从小不懂“世界通识”,孩子未来失去竞争优势》中提到:
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四个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能做出适当判断的能力、对价值的辨识能力。为了达到这四个能力,上濒的通识教育做了非常重要的两点。
第一,健全的知识体系。
健全的全,补充的是孩子们在学校、其它机构得不到的那些机会。
在上濒的通识知识体系里面特别多的内容是人文领域的内容。因为在学校里面孩子接触人文的机会太少了,而校外培训机构更多的是科学类别。
第二,知识的解构与建构。
在知识的前提下,由老师带领孩子,通过和孩子们的互动(讨论、提问),让孩子们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解,最后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通识教育。
在家进行通识教育,也可以围绕这两个点来进行。
健全的知识体系,这个相对容易,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使用。
学校教育中自然科学内容偏多,因此家庭中就需要补充人文和社会领域的内容。
如何做呢?以我们刚刚结束的《艺术欣赏》版块为例,这个版块涉及美术、音乐、建筑和电影共四大主题。
课程开始前,我们建议父母在此期间家庭可以安排以下活动:
①把近期的家庭活动安排成全家一起看画展、听音乐、参观某代表性建筑、看电影,或者去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中国电影博物馆参观游览;
②和孩子一起讨论对美术画作、音乐、建筑或电影的感受,及表达自己的想法,也通过提问启发孩子思考,比如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③让孩子用一种艺术形式去描述另一种艺术形式,比如:如果让你为这段音乐选择一种颜色,你会选什么,为什么?如果让你给这座建筑配一段音乐,你会选择什么乐器、用什么样的节奏?
④艺术欣赏和教育类app,在手机和平板上,可以通过分类排名找到相关的app,例如moma博物馆的app。"
在课程结束后,我们还会给父母们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源,鼓励父母们和孩子一起选择感兴趣的活动继续探索,并且可以围绕课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讨论,将课上的内容进行延展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