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400电话400-819-1133

[成长教育]孩子,你有权不和任何人交朋友

作者: 易玲珑发布时间: 2019-09-27 来源: 深度育儿 关键词: 理解孩子,中国家庭教育

  我和儿子在球场上玩球儿,邻居一对母子不知何时悄悄站在了场边。那小男孩看上去和我家孩子差不多大,大概就是5、6岁的年纪。我听到妈妈一直在鼓励自己的孩子:“你过去和他一起踢啊,你们可以做好朋友啊!”

  孩子迟迟没有行动。

  妈妈可能有些沮丧,嗓门也开始提升:“和别人做好朋友才是好孩子!快去呀!”孩子哭了起来。

  我听得有些于心不忍。于是嘱咐儿子自己玩一会儿球,主动上前和他们攀谈起来。我知道小家伙还说不清楚,就蹲下试着问他:“你想和我们玩球儿吗?”孩子止住哭,点点头。又追问一句:“但是,但是……我可以不和他做好朋友吗?”

  我想了想,说:“做好朋友,两个人都要愿意。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无论做出什么选择,你都是个好孩子。即便不做好朋友,你们俩还是可以一起玩球啊。”

  孩子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我从他的眼睛里读出了被人理解的喜悦。过了一小会儿,他就跑到我儿子身边,两个人开心地玩起来。那个妈妈叹口气:“啧啧,你真有办法!能想出这个说法来。”其实,我很想告诉那位妈妈:这不是简单地换了一个说法而已,而是背后的思维观念有所不同。

  01、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非常本质

  拍出了纪录片《幼儿园》的导演张以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有一个问题同时提给中国的老师和外国的老师——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中国老师回答‘爱孩子’。这无可非议,和我们大多数父母的答案是相同的。而西方老师的回答是‘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

  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但是,如果我们不理解孩子,就会爱得不准确,爱得功利,爱得畸形。

  妈妈想让孩子去结交好朋友,出发点当然是好的。毕竟,人们总是认为:孩子必须是有一些在一起做游戏的小朋友。否则,孩子就会感到生活不快乐,以致情绪低落,性格孤僻,影响以后的成长。但是,如果我们理解孩子,就会知道这个世界对于儿童来说非常简单,但同时也非常本质:

  桌子就是桌子,不赋予其他意义,毛毛虫就是毛毛虫,不赋予其他意义。朋友就是朋友,也不赋予其他意义。在他们眼中,这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原本的样子。他想和其他孩子踢球,就是单纯的踢球。孩子并不会联想到这个行为背后的社交属性。

  而成人就不同了:桌子是红木的,价格不菲的;毛毛虫是害虫,看上去有些恶心;你不和别人交朋友,你就不够好;你如果不表现得好,表现出别人需求的样子,你就不够优秀……

  世界就此复杂了起来,戏剧了起来,本质被遮挡了起来,同时麻烦了起来、混乱了起来。当妈妈试着用成人的价值观去强迫孩子的时候,无所适从的他当然就会哭了。这样的次数多了,也许孩子就不哭了,而是学会默默地去接受和服从成年人强加在他身上的意志。只有在充分理解孩子的父母面前,孩子才会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02、“我就喜欢自己玩儿,我觉得一个人玩儿挺好的”

  《零零后》是中国第一部连续10年跟踪零零后孩子成长的系列纪录片。

  一共五集,浓缩了10年里5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的成长历程。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这部片子记录了一个从小特立独行的小姑娘,她的小名叫一一。两三岁的时候,一一就不喜欢跟任何人玩。她一个人吃饭睡觉玩耍。老师担心她性格变得内向孤僻,不利于成长,于是便劝解她,让她多交朋友。

《零零后》孩子成长

  一一是怎样回答的呢?她说:

  “我就喜欢自己玩儿,我觉得一个人玩儿挺好的”,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我有这个权利。”

  站在一一的背后,是深深理解并支持她的妈妈。

  妈妈没有盲目的焦虑,过多的指责,而是站在孩子的视角平等看待她。妈妈不觉得女儿不交朋友奇怪,不觉得她独处不好。只是在适当的时候,配合老师引导孩子交友。在这种充分理解的环境里长大的一一,上了小学,升了初中,明白了团体的意义,有了自己的朋友,但她还是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可以预见的是:逐渐长大成人的一一,慢慢具备了真正强大的精神内核与内心世界。而拥有这种特质的人,才会在风雨人生中笑到最后。

  比如:高晓松和张韶涵。

  03、即使是成人,对交友的原则也是千差万别

  高晓松一度因为酒驾和离婚等风波,跌入世俗眼光中所谓的人生谷底。而在这样一个拼颜值的社会,他却能凭借着才华和努力,打出一个个漂亮的翻身仗。在主持,担任评委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

  就是这样一个高晓松,在《晓说》中回答一个现场观众提问时,却坦言:

  “我不需要更多的朋友。我已经快50岁了。到了我这个年纪,更懂得给人生做减法的重要性。”

高晓松

  比高晓松年纪小一些,但是人生经历同样坎坷的张韶涵,也在吐槽大会中直言:

  “不是我朋友少,是我对朋友的定义不一样,虽然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我也不需要给我修路的朋友,我自己有翅膀。”她将近十分钟的吐槽演说,获得网友大量的肯定和点赞。她被狂赞“太酷了”、“欣赏这个酷女孩”、“张韶涵在做自己!”

  我们当然不能说:能够逆风翻盘的人都是不需要朋友的人。

  在此分享这两位名人的观点,只是想说明:即便是在更为复杂和功利的成人社会,人对交友的原则和划定的界限也是千差万别的,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适合你的,才是最合适的。你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找到最适合他自己的,与这个社会发生正向关联的方式,很简单但很重要的一条做法就是:在他幼年时期,尊重他为自己选择朋友的意愿。

  04、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父母自己

  教育家孙云晓曾说: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父母自己,而这种改变的关键就是自觉自愿地与孩子一起成长。”

  如果能抛开成年人的社会逐渐附加在我们身上的种种观念,发自内心地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就能更深入地进入到孩子身处的世界,理解那里的纯粹和简单。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在面对孩子问“我可以不和他这个小朋友做朋友吗”时,感到那样惊慌失措和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

  我们准备回家时,那孩子兴高采烈地跑到我身边,主动说:“阿姨,我下次还要和他踢球。我们已经是好朋友啦!”两个孩子嘻嘻笑着,互相搭着肩膀亲密地跑开了。我们两个中年老母亲在他们身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你看,只要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5、6岁的他们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过心理的此岸,走过认知的彼岸。

  他们做到了交朋友的法则。对,不是了解了,而是做到了。而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孩子可以为了朋友很晚回家、说谎、作弊,还会讲“哥们义气”为了朋友打架,甚至触犯法律……

家庭教育指导师加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