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说成长·世界读书日,给0-14岁孩子的100本书
家庭教育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赋。
很多人说,长大的过程就是好奇心被不断消磨的过程。
为什么孩子渐渐地不问问题了?
是因为他们习惯接受答案了,还是缺乏探索的勇气?
是因为他们的问题经常受到负面评价?
或者是没有人重视过他们的提问?
三岁的孩子,嘴里开始冒出大量的词语,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狭窄的。
但是他们的胆量没有边界,所以想到什么就会问什么。很多问题都在挑战成人的固定思维:
“为什么牛奶是白色的?”
“为什么要用筷子吃饭?”
“为什么苹果是苹果?”
这些问题,在成年人心中早就有了“正确答案”,孩子的提问会让我们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
很多父母可能会尝试回答,但是如果孩子不再追问,也就不了了之。
也可能会转移话题,或者粗暴地说“就是这样的”。
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他们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他们有了其他提问对象可以选择:
可能会问老师,问同学,也会上网提问。
但他们的问题并不一定总能得到很好的回答。
初中语文课上,同学们阅读鲁迅的文章后被要求答“作者是怎么想的”时,我问语文老师:“您怎么知道鲁迅就是这样想的呢?”
“我?他就是这样想的,你照着写就行了。”
从此,我就再也不问问题了。
我遇到过很多孩子,在我们长谈后,我都会问他们的烦恼是否向爸妈提及。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告诉我“说过”。
但父母总是说“没事,过几天就好了”搪塞过去。
而当他们向父母寻求意见时,父母会回答“随便你了,你想怎么办都行”。
这种看上去很民主的答案,其实并没有给到孩子真实的帮助。
渐渐地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开始接受所有被告知的答案,没有了好奇心。
因为世界就是这样。
哈佛大学有过一项研究。
在调查全世界最有创造力的100个人之后发现——他们的共性就是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而我们,一边渴望孩子拥有创造力,一边却在一点点地消磨孩子的好奇心。
作为父母,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回应孩子的提问=激发孩子的提问意识。
我们可以用语言、表情、动作来表达对“提问”的重视。这样的回应会激发孩子的提问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人人都需要被重视的感觉。试想你与朋友说一个自己的发现,希望得到热烈的回应?还是不理不睬呢?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些方式来回应孩子:
点头;睁大眼睛;摇头说“我需要想想”;夸赞“这真是一个好问题”;表示惊讶:“这个问题我怎么就没想过呢?”
2、启发孩子提问=引导孩子思考。
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面对这些问题,我的思路通常如下:
●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问题,和孩子确认;
●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关注这个问题;
●询问孩子渴望知道什么样的答案;
●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说出这个问题可能的其他答案;
3、鼓励孩子探索答案=引导孩子的思考过程。
许多父母意识到孩子提问的重要性,之后一般都不难做到,而启发孩子提问就有难度了。
最有挑战的则是鼓励孩子们探索答案,它的难点在于父母自己是否知道怎么获得答案。
因此,父母的重要作用是成为过渡的桥梁,而老师则是提供具体方法的引导者。
学龄前的孩子,父母可以更多地参与,和孩子一起探索是最好的选择。
青春期之前的孩子,父母可以从参与其中过渡到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打开更广阔的人际圈,让孩子通过朋友或老师来帮助他们探索问题的答案。
技巧对于每个人的难度不同,但父母需要做到的是,重视每个孩子的提问,回应他们的好奇心。
超级畅销书《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认为,关于未来走向的12个趋势中,“好问题比完美的答案更重要”。
今天要找到答案很容易,我们有各种软件可以应用。
相比而言,提问变得越来越可贵了。
一个好问题,会比一个完美的回答更有价值。
因为问题本身可以开发出一个新领域,像引擎一样,推动人的思维不断去创造。
温馨提示
本文选自《兰海说成长》,20个最困扰孩子的难题,20场兰海与孩子的对谈实录+案例解析,带你走进孩子的世界,洞察孩子的烦恼,学会与孩子沟通,解决孩子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