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400电话400-819-1133

兰海说成长·癌症妈妈亲述:死亡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都活出精彩的人生

作者: 家庭教育者发布时间: 2020-04-03 来源: 兰海说成长官网 关键词: 家庭教育沙龙,上濒教育

  孩子1岁多时,我发现患了癌症。

  因为癌症,我为未来做了很多准备。我积极配合治疗、学习心理学知识缓解自己的焦虑;学习教育学好好陪伴孩子,甚至为孩子开始预备将来可以托付信任的团队和朋友。

  但是,做了这么多努力,我还是觉得没有做好准备。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无力感,以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焦虑一直伴随着我。

  我想知道还能做些什么,怎样改进,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让自己的焦虑减轻,在这样的想法之下,我走进了上濒的沙龙。

  9月9日,北京的空气不太好,有些雾霾,跟我的心情一样。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在心里挥之不去。我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今天就可以找到答案了,满心期待我的沙龙。

  因为来的人不是很多,我们改变了之前的座位摆放方式,变成围坐一圈,顿时感到心里放松了很多,气氛也变得温暖起来。看到大家友善、关切和鼓励的眼神,我心里觉得特别安全。

  沙龙让我们所有人对生命都有了新的认识,而我自己对于未来的焦虑也放下了很多,通过沙龙的讨论开阔了思路,不再在原地转圈,百思不得其解。下面是我的几点感受。

  要解决问题就要正视问题,不能回避或者迂回。

  大家问我是否避讳“癌症”这两个字,是否避讳自己的病,以及为什么会担心吓到大家的一连串提问,让我意识到,我还是没有完全正视问题的根源。

  我以为我已经全然接纳了自己,接受了现实,但是其实没有那么彻底。

  直到那一刻,当我和盘托出自己的病情,如实回答大家的提问,我心里的那块大石头才真正的放下。虽然我不止一次跟朋友说过自己的病情,但这一次非常的不同,特别坦荡,也哭的稀里哗啦。

  当我说出来之后,我能感受到大家也松了一口气,后面给出的提问基于此,也变得非常顺畅,也让我思路更加清晰。

  如果我还是遮遮掩掩,讨论不会如此深刻,我能得到的支持和收获也不会这么巨大。

  焦虑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无力感,直接的沟通可以减少猜测带来的不确定性,信任帮助建立力量感。

  在我被问及我对孩子的焦虑具体是什么时,我竟一时语塞,提问让我慢慢理清了思路。

  1)我焦虑的是我如果离开孩子,不能对孩子产生有价值的影响。比如爱他、教育他、陪伴他、引导他。

  2)对孩子爸爸和家人的教育方法不够信任,也混淆了对于爸爸和家人爱孩子的信任。

  根据这两点,大家给出的建议非常有效。

  首先,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的过程,这不仅仅包括陪在孩子身边看着他长大,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让孩子从我们的言行、生活方式、生命的故事中接收到我们所要传递的价值观。

  明确了问题的症结,我忽然释然了,我不需要从外在寻求帮助,我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送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其次,明确了爸爸和家人对孩子的爱,以及对爸爸和家人的信任。

  这让我觉得更加有力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跟爸爸针对孩子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沟通,让彼此明确各自的想法并达成共识,不应该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要信任家人对我们的支持和爱,跟他们分享我们对孩子的未来规划,获得更多地支持和帮助。

  明确的沟通会减少猜测和误解带来的不确定性,即使不是自己希望的结果,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猜测带来的焦虑。

  对家人的信任让我的无力感减少了很多。

  另外,最重要的是相信孩子自身也具备很多能力。尤其是当被问到,孩子身上具备什么能力,会让我能放下担心时,我忽然发现,我忘记了孩子自己才是他生命的主角。

  我的担心、我的焦虑都是建立在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的前提下,其实内心里还是没有把孩子真正地作为独立的人来看待,他的生活不应该由我来编排,我只是有幸陪伴他一程。

  道、法、术、器,最重要的还是“道”。

  我找到了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努力还是会焦虑的原因。我的那些尝试都是“法”、“术”和“器”,这些努力的背后没有一个清晰的“道”做指导。

  “道”就是我希望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道”就是我希望孩子能具备的品格。有了明确的“道”,如何根据孩子成长规律做好成长规划、如何跟家人合作、如何执行、用什么样的工具等等,这些问题就有据可依,迎刃而解。

  统一了价值观和思想后,如何去实施就基本不会跑偏。

  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针对发生的事情跟孩子复盘讨论,可以言传身教;

  也可以通过给孩子写信、录视频的方式提前准备好我们想要分享给孩子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我们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把它记录下来,这将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让坏事情变成好事情。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5年的抗癌经历作为一个励志故事告诉孩子”时,我的眼睛再次湿润了,这一次我是为自己骄傲。

  刘彧老师说,你要给孩子寻找的任何挫折教育的机会都远不如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说服力。

  当大家各自分享了亲人离世对自己的影响时,让我对死亡的理解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就像刘彧老师说的,“死亡并不是一件百分之百的坏事,活着的时候过好自己的生活,传递给孩子有益的价值观。当你离开之后,孩子回忆起来更多的是你的生命和思想的延续。”

  死亡让生的人对于生命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更加敬畏和珍惜生命,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如果分离给孩子带来的将是惠及一生的生命的智慧,这又有什么需要焦虑的呢?

  刘彧,是这个家庭的成长顾问。前不久,刘彧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家庭如何如何战胜困境时提到《帮助家庭战胜困境,这3个要素很关键!》,也分享了这个案例,并总结了这位妈妈如何使用3个关键要素去战胜困境。

  1、信念——在逆境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在患病初期,妈妈就有一个特别坚定的目标:儿子还小不能没有母亲,她要为儿子活下来。

  之后,她又对自己人生的意义进行思考,写下自己的人生愿望清单,并一个个努力去实现。

  比如,她参加学习,学习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习教练技术、进行冥想和正念,在精神层面拥有更积极的态度,她还通过医疗的工作帮助其他病人。

  妈妈不断超越困境,找到人生更积极的意义。

  2、 组织模式——父母强有力地合作、互相尊重

  开始妈妈有一个担心,担心将来她不在了,爸爸不能照顾好孩子。沙龙上我们去探讨,发现是因为妈妈学了很多教育方法,觉得爸爸教育不够专业,也阻碍她看到爸爸对孩子的爱,看不到爸爸教育孩子的优势,也阻碍了她和老公沟通如何教育孩子。

  后来她做了很多调整,和爸爸进行深入地沟通,明确各自教育孩子的想法,达成共识。当妈妈信任爸爸并合作时,他们就给这个家共同撑起强大的支柱。

  3 、沟通解决问题——和孩子更开放、更真实地沟通:

  妈妈有对孩子未来的担心,会影响到她和孩子沟通。

  沙龙上我们去探讨,当她意识到孩子自身具备很多能力,意识到孩子是他生命的主角时,她就可以放下过度的担心,而是以更开放、更真实地和孩子沟通。

  比如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沟通和了解生命的意义。通过培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有目的地提高孩子能力。

  最后,我对她说,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是对儿子抗挫折教育的最好教材,这是留给孩子永远的财富。

家庭教育指导师加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