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400电话400-819-1133

兰海说成长推荐 | 豆瓣9.2分!这部刷屏级纪录片,撕开了精英教育的假面!

作者: 家庭教育者发布时间: 2019-11-29 来源: 上濒教育 关键词: 精英教育

  前段时间,田朴珺女士发表的对于“英国贵族的倾慕“,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我坐在一座哈利波特式的400年历史的老房子里,邻座都是贵族。

  贵族精神在英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我需要WiFi密码时,管家用手托着一个小银盘,不是直接递给你,而是非常优雅地转到我面前,银盘上放着一张折叠得非常精巧的纸片,打开就是密码,神奇的是管家为你服务的过程都是无声的。

  Excuse me?

  哈利波特式的房子?小银托盘?精巧的纸片?这就是传说中真正的上流社会精英人物吗?“传统、绅士、燕尾服、繁冗的礼仪甚至是一口地道的伦敦腔“这类符号,就能代表英国精英贵族生活?什么时候,我们对贵族和上层社会的认知到了这么虚无缥缈的地步了?

  而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随着周轶君采访的深入,英国私立贵族学校里那些“精英教育“的真面目,才一点点展示在我们眼前。

英国私立贵族学校采访

  这些贵族学校里面的孩子们,并不是要被培养成一个表面上看上去彬彬有礼的“绅士”,恰恰相反,他们是学着如何成为一个”人“。

  一、想变精英,多运动?

  李爽女士是长期生活在英国的教育研究者。

  她告诉周轶君,如果要提到英国精英教育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体育。

英国精英教育中特点体育教育

  在英国人看来,所谓的礼仪更多的是一种外在,但体育带来的精神面貌,则是一种内在的礼仪。

  为什么呢?

  首先,体育必须要有规则,大家都需要有团队的概念。

  其次,私立学校所谓的“社会圈层”,其实是一种把所有的人联结起来的方式,而体育运动,是最重要的一种。

  英国是全世界唯一用学术时间来参与团队体育运动的国家。据统计,有将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孩子将网球列为自己的必修课之一。而除了一些比较常规的私立学校的体育运动项目,贵族学校设立的马术课可以单拎出来说一说。

  国内的贵族学校也会设立马术课。我有一个朋友,她家孩子就在学校上马术课。她说,到了上课的时间,孩子会被带到固定的马场,上马,然后颠上几十分钟,直到下课。

  孩子完全不知道在干什么。而这,是国内马术课的常态。

马术训练课内容

  这部片子里向我们展示的英国私校的马术课,完全不是这样。

  华天曾在2008年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马术比赛,他介绍,在英国私校上马术课之前,学生会亲自去马房,帮忙梳理马的鬃毛,喂马,打扫粪便,然后再上马进行骑行练习。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马术的本质并不只是身体的运动,而要让人和马匹之间建立了联结。

  人和马之间,通过接触和感知,达到动作的和谐配合,让我们在自然和动物面前,学会表达和倾听。深以为然。

  二、精英教育就是教育多样化?

  从去年乔治小王子一年级入学的课表就可以看出,相比起公立学校,英国私校的课程设置是自由化和多样化的。

  乔治小王子入读了贵族精英小学托马斯巴特西学校。国内很多父母都觉得英国是素质教育,小学就是让孩子玩玩罢了,而小王子的课程表内容真的让很多中国家长汗颜。

  他接受的完全是英国贵族的精英教育,虽然还只是小学生,课程压力可一点都不轻松。除了比较常规的数学、语言、地理、历史、科学,还要上法语课、宗教课程、计算机课,以及统一要参加的课外活动课程:戏剧课、艺术课、绘画课、和芭蕾课。

乔治小王子

  媒体报道还称,小王子还将进行哲学、意大利语的学习,尝试作曲、击剑、高尔夫或陶艺的学习。

  追根溯源,英国私立学校从公元14世纪的寄宿男校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800年的历史了。

  那个时候处于保家卫国的考虑,强身健体,加强文化知识,是建立寄宿制学校最主要的目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和社会的要求,在私校教育的设置上,从体育这个项目开始,达到教育里所说的“全面发展“。

  很多私立学校,其实有着大量人文和艺术类课程的存在,《他乡的童年》里面,有一个片段,是戏剧老师和孩子一起用肢体去感受什么是上升的感觉。虽然抽象,但这恰恰是聆听自我的时刻,让孩子的感受完全集中在抽象思维空间,去彻底放飞,增强自己对外界的敏感,掌握如何自信完整地表达自己。而对外界的敏感,正是一种独特的提升自己的方式,因为私立学校的教育,从未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孩子在社会实践课中思考

  在社会实践课上,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去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改善盲人的生活质量,看到问题,提出质疑,再提出新的问题。这种打碎再重组的过程,正是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意识的过程。

  正如威斯敏斯特公学的校长说的——

  所有的学校,关注的都不仅是课堂、教学和测试,我们鼓励年轻人全面参与社会,这就是特别的部分。我们应该避免机械式学习,教会孩子形成批判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威斯敏斯特公学的校长接受采访

  例如伊顿公学,会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阅读自己订阅的报纸,了解此刻社会发生的一切;而威斯敏斯特公学则会大力增加自己与公立学校的互动和助学金项目,都提醒并要求自己的学生主动地去了解社会,参与并且改变社会。

  这就是英国教育里的社会观。他们正在培养有能力有意识去引领和改变社会的下一代。它跟我们之前认为的神秘而高高在上的精英贵族并不相同。

  联想到两个月前,上海的某位张姓作家因为自己修理了堵塞的马桶而在网上发表精英言论被舆论质疑的事。

网上发表精英言论被舆论质疑

  很多人都在下面留言讨论:所谓的精英生活,难道真的就是住在昂贵的房子里,整天顾影自怜吗?

  所谓的top5的社会圈层,到底是怎么界定的?用金钱来衡量的话,暴发户什么的也算吗?

  但看完片子,我想,用片中威斯敏斯特公学的现任校长派特里克的一句话就可以精确概括——

  “我们所说的社会精英,最重要的是你为他人做了什么。”

  三、英国贵族学校的现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贵族和军官的死亡率高达25%,而士兵只有12%。伊顿公学学生的阵亡率更是达到了45%。

  那个时候,这些男校的学生们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基本都直接参军上了战场。

  议会大厦举办的《教育的未来》的研讨会上,曾有教授提出: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二十年后的社会是什么样,需要什么样的国民,这样我们才知道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给马上要上学的四岁小孩。

  近八百年的英国私校发展至今,虽然进入学习的孩子只占入学儿童的7%,但成为社会高层的比率却比公立学校的孩子高五倍。因为真正的社会精英教育,永远都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去培养一个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人。

  如同片子说的,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充满好奇的人,体格强健、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而非社会发展下的产物。

  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在《他乡的童年》里,六国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都会培育出不同特点的孩子。日本重体能,芬兰重自然养育,印度重引导,英国重精英教育,以色列重创新,中国重传承。

  日本从体能入手,锻炼孩子从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坚韧和勇敢。

孟子之道

  芬兰的教育不着重竞争,甚至会因为要刻意避免竞争而免去考试。

芬兰的教育

  印度的教育重视引导和思考,不是老师教多少,而是取决于孩子想知道多少。

印度的教育

  以色列重视创新,很多十六七岁的孩子就已经是人工智能的创造者,甚至是公司的ceo了。

以色列的教育理念

  而回到中国的教育,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传承和竞争。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给所有的新一代,伴随着竞争和压力会给孩子带来痛苦。但现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竞争中度过。

  既然社会是充满竞争的,学校教育就不应该回避竞争。所以相比起来中式教育在竞争这个问题上更加有利于引导孩子面对现实。

  比如,英式教育有三套教学大纲,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而中式教育就是一个标准,不降低要求,如果跟不上同学,跟不上老师,那你就得加倍努力,想办法追上去。

  虽然每个国家的教育观念不同,也做不到相同。但对孩子教育的相通点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做到最好,然后再寻找一个合适的标准。因为如果不努力一把,没有人真正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

  人的潜力实际上是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被挖掘的。毕竟,我们相信一句话——

  关于成长,没有正确答案。孩子们的未来,也从来不是一个样子。

家庭教育指导师加盟咨询